一道弧光,走过峥嵘岁月,见证时代变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历程中,有这么一家发电厂,在历史长河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风雨兼程、薪火相传,从未停止过开拓创新的脚步。现如今,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依旧矗立在连云港古海州北门,其发展历史见证了我市电力工业的飞跃与进步。
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经历七期扩建工程,再到近五年累计完成发电量654.3亿千瓦时、供热147.53万吨尤其在今年8月,企业单日、月度发电量分别达到6004万千瓦时、16.31亿千瓦时,均创历史顶配水平。一代代新电人不断求索、创新发展,描绘出电力发展的壮美画卷,也书写着接续奋斗的时代篇章。
东临黄海之滨、西傍蔷薇河畔、南倚锦屏山麓、北接陇海铁路,一座超高温超高压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坐落于此。它的故事,是一段跨越75年的关于传承、创新和拼搏的故事。
早年间,我市电力行业欠发展,连云港家家户户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灯,由于煤油是舶来的洋货,老百姓称其为“洋油灯”。1945年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我市电力行业经营困难,一度陷入困境。
在这危难关头,一道曙光划破了黑暗的天际。电厂作为党领导的“以城市领导农村的经济中心战略转变”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明显的战略价值。在新海连特区委员会的领导下,新海连市(今连云港市)市长周子虹调用连云港军用仓库的一台110匹马力的柴油机,带动一台510千瓦发电机发电,率领获得了新生电力工人全力以赴恢复生产,于1949年元旦成功实现简易发电,新浦街上的路灯恢复了照明,兑现了“来了大放光明”的承诺。
1949年4月,海州电气厂正式更名为新海发电厂,加入了支援前线并迈入“向全国进军”的行列,为服务后方经济立下汗马功劳。同年10月,新电发电厂党支部成立,在党组织领导下,企业全面恢复生产,融入了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海发电厂的扩建、市政建设的开展,新浦的解放西路、解放东路、市民路、通灌路、市化路等主要道路,先后都安装了路灯,整座城市变得光明而温暖。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力工业为经济迅速增加提供能源支撑,我市用电负荷持续攀升,面临严峻的缺电局面。1984年8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新海发电厂扩建2台2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1991年国庆前夕,2台20万机组投产发电。至此,新海电厂实现了从中压中温机组向超高压、高温大机组的飞跃,成为江苏省电力骨干企业之一。
1996年,新电公司荣获“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称号;1999年,企业纳入了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能源板块,自此驶入了现代企业制度所规范的新航线世纪初,跨越新世纪的脚步已迈开,新电人审时度势,提出建设2台33万千瓦级亚临界中间再热机组的六期扩建目标。2005年8月,2台机组全部竣工投产,企业装机容量115万千瓦,跨入百万千瓦电厂梯队。
为了顺应国家能源产业体系调整的趋势,2006年以来,企业积极抢抓节能减排和“上大压小”政策机遇,主动关停拆除9台高能耗、重污染的老机组,利用拆除后的场地及公用设施等资源优势,建设2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至此,企业七期扩建工程圆满完成,装机容量达到266万千瓦,单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成为国信集团单机容量和装机总量最大控股电厂。2016年3月,企业2台百万机组被江苏国信作为火电业务的优质资产,成功重组上市。
目前,该公司不仅是国家大型火力发电企业,也是苏北地区骨干发电企业和重要电源点。在“双碳”背景下,这座老电厂又一次乘着时代的“东风”,以“发电+”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建设,深化光伏资源拓展和存量火电机组转型,持续焕发出新活力。
2023年6月14日,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获得省发改委核准。消息传来,全体职工欢欣鼓舞。
作为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项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策略重点实施项目、国家重点能源项目田湾核电站的配套工程,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标准煤耗约9.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7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0.91万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今年8月,新电公司再度创造了历史之最月度发电量达到16.31亿千瓦时,完成月度计划的119%,其中1000MW机组月度平均负荷率在省内燃煤电厂中位列第二。成绩来之不易,背后的汗水和艰辛不容小觑。
谋得深、行得实,战略部署周密。今年以来,新电公司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六大体系”建设,编制“分解落实重点工作清单”,以完善落实“一岗一清单”为突破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组织梳理涵盖安全生产工作的15大项检查内容。策划编制“1+N”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方案和6项专项措施,保障机组稳发满发。
储得足、供得上,燃料保障有序。企业提前规划燃料供应,今年8月份接卸煤炭64.34万吨,机组供煤69.06万吨,经济煤掺烧率高达46.3%。迎峰度夏期间,根据当日电量、负荷分配,制定日调度单,动态调整配煤掺烧方案并跟踪落实,燃料供应科学有序。
修得好、保得牢,设施安全可靠。企业坚持“设备可靠性就是经济效益”的理念,今年上半年,比原计划提前12天,圆满完成101B检修工作任务。截至9月底,101B修后机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51天。并且企业完成了30%深调改造、燃烧器更换等多个项目。截至8月底,企业消缺率达97.4%,超额完成缺陷“一降两升”年度目标。
此外,在夏天特殊的天气特征情况下,企业编制、演练、执行多种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处置预案,运行监盘人员做好设备参数精准调控,保证各项指标处于最优运行范围。8月2日,在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单日发电量超6004万千瓦时,刷新了建厂以来日发电量的最高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近五年来,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五从三零”理念,持续加强全员安全环保能力建设。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437天,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新电公司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策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企业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环保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树立行业内绿色转型的标杆企业。企业先后实施了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一系列重大环保改造项目,大大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新电公司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国内首个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在新电上线,成功建成了江苏省首个百万机组“近零排放”改造项目。
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企业主动履行国企责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规划,坚持分布式与集中式光伏发电并举,因地制宜利用农场空闲场地、鱼塘、沟渠等空间资源,配合江苏新能快速推进云台、青口盐场光伏项目建设,力争项目高质高效投产。同时,稳步推进宁海光伏、厂内光伏项目等工作。
与此同时,企业充分的发挥陆地风电工作专班作用,围绕重点区域明晰资源争取路径,推动陆上风电建设有实质性突破。科学谋划和推进两台30万机组转型发展相关工作,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力守护港城碧水蓝天,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本质安全、聚焦主责主业、加强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引领、加快绿色发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大力度推动保值增值、更强气魄提升治理效能、更高站位实施创新驱动、更快速度实现低碳转型,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首往昔,新电公司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在新的征途中,企业将赓续血脉、接续奋斗,让企业精神在发展中一代代传承下去,向着“以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为主,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为辅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一流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的目标全力迈进,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在奋斗新征程中展现新电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能源电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朱迅邢晓旭)
站内信息搜索
微信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