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到来了,在这属于孩子们的特别的日子里,想问问爸爸和妈妈们,你们平时关注过孩子的快乐吗?是不是孩子生活在蜜罐里,要什么有什么,就是快乐?如果你不了解什么是孩子的真正快乐,就快来看看吧!
今天的孩子自出生起就备受呵护,家庭、社会努力在以富足的生活、良好的环境来呵护这些“快乐的天使”,以欣赏和羡慕的语调将其形容为纯真快乐、无忧无虑。然而,我国当今的孩子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幸福快乐、因为什么而幸福快乐、哪些孩子不够幸福快乐这些重要问题却鲜有详细、准确的回答。因此,咱们进行了这次全国范围的中国儿童幸福感现状网络调查。
从5月18日起至6月9日止,共有年龄为4-13岁的儿童6887人次通过网易平台以自读自答或成人读题自答的方式有效参与了本调查(剔除所填年龄不在儿童范围内的数据后)。其中学前儿童3995人次,小学儿童2892人次;男4354人次,女2533人次;居住地为城市3940人次,城镇1241人次,农村1706人次;家庭情况正常6149人次,单亲190人次,其他548人次。
小学儿童与学前儿童各部分的平均分均为2-3分之间,即处于较幸福和很幸福之间。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儿童的幸福感处在较高水平。
从左图能够准确的看出,师生关系方面幸福感平均分均为最高。其中,小学儿童的师生关系平均分为3.26分,学前儿童的师生关系平均分为2.41分。可见,我国目前幼儿园及小学中的师生关系均令人满意。
与学前儿童不同的是,小学儿童在课内外学习中的幸福感平均分最低,为2.19分,明显低于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幸福感平均分。相对来说,学习是让小学生最不快乐的生活部分。
师生关系方面的幸福感平均分,均为最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儿童期的孩子具有尊重权威、认同师长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被纳入教师考核指标。在儿童期拥有非常良好师生关系对其学业成就、性格养成和其他社会关系都有重要作用。
进入小学,学习时间增长、学习内容剧增、学习难度加深,这一切都跟幼儿园中轻松有趣的教育启蒙完全不同,我们的孩子开始背负起责任。虽然课程改革推行多年,“减负”、“快乐学习”等口号也随处可闻,但是本结果为小学儿童的学业压力现状仍不容乐观。
左图,城市儿童的幸福感分值明显高于城镇和农村儿童,结果说明,三地儿童的幸福感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城市儿童幸福感较高、城镇儿童居中、农村儿童幸福感较低,而且这种差异在小学阶段逐渐拉大、变得明显。
小学生家庭关系幸福感曲线,随年龄增长呈连续下降趋势。说明在小学阶段,儿童在家庭关系中的幸福感随着成长年年在下降,但整体较稳定。
这一下降其实有两方面原因:从小学儿童自身来说,自我意识逐渐清晰、自尊心增强,此时如果家庭氛围不够民主、轻松,儿童会敏感察觉并有所不满;从外界来说,随着年级增长,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家长压力也慢慢变得大,亲子关系满意度下降。
学中高年级学习压力大、毕业班更是面临小升初的巨大竞争,如何在学习面前让孩子尽量保全一个“完整的快乐童年”,这是一个一直在探索、从未被解决、永不能放弃的教育问题。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当代中国儿童生活幸福感受的现状有了较全面而不乏深入的了解。从调查的最终结果来看,我国学前及小学儿童总体幸福感较高,这是值得欣慰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小学儿童在学习方面幸福感低,城乡小学儿童多方面幸福感差异明显,小学生在家庭、师生和学习等多方面都越长大越不幸福。
这些严峻的调查的最终结果又不得不引起家长、教育者及整个社会对课程教育改革、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方法的理念更新、小升初压力调节及不同年龄儿童身心特点关注等重点问题的再次直视和迫切反思。希望本次调查的最终结果能让孩子们觉得替他们说出了心里话,更希望它能真的为“让我们的孩子更幸福”这一浩大工程的规划实施提供一点帮助。
站内信息搜索
微信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