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音讯:再访脱贫村,复兴气候新。班彦村坐落青海省海东市合作土族自治县。十年前,班彦村仍是一个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的要点贫穷村,全村贫穷发生率达52%。为了让乡民走出“穷山窝”,2017年,班彦村完成了易地扶贫搬家,之后量体裁衣开展土族盘绣、绿色光伏等多个特色工业。2021年,班彦村取得“全国脱贫攻坚榜样”荣誉称号。现在,这儿的乡民们过得怎么样?
记者来到班彦村的村口广场看到,三十多位土族姑娘和小伙子们身穿美丽的民族服饰,手挽手肩并肩,跳起土族传统舞蹈——安召舞,为立刻就要降临的合作县阴历“二月二”传统擂台庙会暨“非遗宣传周”展现活动做准备。愉快的节奏真的对错常有感染力,每个人身上好像都弥漫着火一般的热心。
经过航拍镜头可以正常的看到,村里一排排房子整齐有序。这便是班彦村施行易地扶贫搬家后,乡民们的新家。而在10年前,班彦村仍是另一番光景。
这张老照片便是村子搬家前的姿态。那时候,乡民们日子在大山里,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土路,只能靠天吃饭,吃水也要肩挑背扛。一位乡民说,自己从前每天来回走三个小时的山路,仅仅能背一担一家人一天的日子用水。看病难、吃水难、务工难、上学难等问题,一度成为横在乡民面前难以跨过的几座大山。转机点发生在2016年,班彦村易地扶贫搬家项目正式开工建造。2017年,全村129户484人完成了全体搬家,并在当年年末完成悉数脱贫。现在的村子什么样呢?来看这张展板,每家每户住上了新房,烧上了天然气,睡上了电热炕,喝上了自来水,日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记者来到班彦村采访后还发现了一个细节,便是每户乡民的房顶上都装有一片蓝色的光伏板。村里担任的人介绍,从2022年开端,班彦村充沛发掘清洁动力潜力,运用房顶、空位等空间,开展了光伏发电等绿色项目,形成了一个“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微电网体系。每年不只能为每户乡民带来2500元左右的收入,还大起伏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了生态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双丰收。
不只是光伏发电,近几年,村里还量体裁衣开展起土族盘绣、古法酿酒、村庄旅行等多个致富工业,还经过电商直播带货渠道,推行村里自产的青稞酒、中药材等农特产品,让乡民完成就地就近工作的一起,也让产品的销路越走越宽越远。
十几位绣娘正忙着赶制这两天接到的土族盘绣订单,这些订单来自全国多地。土族盘绣是当地一门民间传统刺绣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手工原本是乡民制造鞋垫、香包等日子用品,来供自家运用,现在却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形式,为村里140多位绣娘打开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据统计,2024年,班彦村人均纯收入17200多元,与8年前刚搬家时比较提升了5倍多。现在,乡民们的日子也像绣娘们手中绣的这朵“太阳花”相同美丽多彩、红红火火。
站内信息搜索
微信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