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步履铿锵。近年来,我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半年,“甬舟号”盾构机组装完成,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正式运行,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样机顺利下线,全球首个超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第五代LNG船“绿能瀛”号成功交付,一系列重大装备建造完成或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为工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慢慢地加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3.3%,较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主要装备行业中,电子、汽车行业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3.3%、9.8%,对上半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近三成,是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些年,我国重大装备制造实现新跨越。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设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跻身世界前列,产业创新加快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大步迈进。
“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占比稳步提升、结构一直在优化,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增强,既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也是下半年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多地持续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上海,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艘第五代LNG船“绿能瀛”号成功交付,综合能耗更低,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将极大提高中国从全球各地运回液化天然气的能力;在长春,一台台正在组装的转向架排列在数字化智能产线上等待检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实现设备实时监测、故障精准诊断与预测、远程智能维护,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业内专家这样认为,未来应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
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新兴起的产业迈向更高的台阶,向“绿”向“新”而行。随着数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插上了“智慧翅膀”。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算力规模全球第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强,工业软件等产品和服务能力提升。
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引入节能新技术,全方面提升算力网络基础设施的算效和能效。园区推进液冷算力池建设,利用水循环把热量带走,冬天回收的余热还能循环用于办公室供暖,节电量在400万度以上;江苏江阴某一钢铁厂区,数智中心大楼的巨幅显示屏展示着从原料码头到轧钢的全流程各环节实时数据。近年来,该厂区利用自主研发的无人值守热风炉智能烧炉系统所降低的煤气消耗总量约1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0万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定要坚持全方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业内专业的人建议,要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要扎实推进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走深走实,上述专家觉得,新兴起的产业绿色低碳高起点发展,对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义重大。
大国制造,步履铿锵。近年来,我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民网武汉8月12日电 (记者孙阳、任峰涛、栗翘楚)人工智能,不但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更能刷新城市的“颜值”与“气质”。8月13日,人民网“梦幻灵境”AI展演中心(武汉)将正式开馆。…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站内信息搜索
微信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