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气象部门分析,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预计未来五天(19~23日)我市多阴雨,部分山区有降雪。。另外20~23日全市大部地区日平均气温在4~6℃之间,最冷气温大部3~5℃、部分山区0~-2℃。
一、强化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根据研判,本轮雨雪冰冻天气形势复杂,高海拔山区有极大几率会出现较长时间积雪、道路结冰等情况。各地各相关的单位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充分认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涉及行业部门多、次生衍生灾害链长、对经济社会影响大范围广等特点,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要强化灾害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党政领导、政府监管责任落实,增强风险意识,拧紧责任链条,科学指挥调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密会商研判,强化预警宣传。各地要充分的发挥防减救灾办统筹协调作用,按照“1833”联合指挥体系要求,落实联合会商机制,系统评估低温雨雪天气对交通、电力、通讯、建设、农业等行业领域的潜在影响,实时提示风险,及时预警叫应到人,视情启动应急响应。气象、公安、交通运输、建设、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渠道,发布暴雪、道路结冰等预警信息,提高广大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各地要加强城镇和乡村居民安全用火用气用电的宣传教育,避免因防寒取暖引发的各类火灾、中毒和触电事故。
三、突出防御重点,落实防范措施。各地各相关的单位要着重关注低温雨雪天气对交通、城市运行的影响,必要时按照预案果断采取“五停”措施,坚决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全力以赴做好“五保”(保安全、保畅通、保供给、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道路巡查,着重关注山区道路,对高山区易结冰路段(如桥梁、弯道、陡坡)提前布撒融雪剂,及时发布安全提醒,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落实应急除雪除冰设备和救援车辆配备。供电部门要组织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开展特巡,防止覆冰断线。建设、水利部门要对城乡特别是山区露天供水管网和水表保暖措施进行全方位检查,保障群众生活供水正常。资规部门要加强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监测巡查,一经发现致灾征兆,迅速预警避险。文广旅游部门要对高山景区加强巡查,视情暂停运营涉山、涉水、户外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农业农村部门要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畜禽栏舍、种植大棚等防雪防冻措施。各地要充分的发挥乡镇应消站“小防减救灾办”的作用,统筹各类抢险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特别要做好应急发电机、应急电源、应急通讯等设备储备,对卫星电话再检查、再调试,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快速处置。
四、强化救援备勤,及时报送信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建立完整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各类灾险情及突发事件信息,做好应对。要协调指导抢险救援队伍加强备勤,提前备足各类除雪、融雪、防雪装备物资,视情向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提前预置。重要突发事件信息要根据相关要求及时报送,坚决杜绝漏报、迟报和瞒报。
站内信息搜索
微信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