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二季报没有到达预期影响,拼多多股价暴跌29%,为两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拼多多管理层释放风险信号:未来拼多多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压力。虽然近年来保持快速地增长,GMV规模仍为阿里的一半,支撑拼多多市值赶超阿里的两大核心驱动来自于;逐步的提升的货币化率和Temu的海外扩张。二季报来看,拼多多国内主站增长没有到达预期,高货币化率可能难以为继,而海外Temu的增长和投入也开始放缓。上市以来,坚持不分红不回购的拼多多,手握大量现金以应对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进一步“厮杀”。
去年以来,淘宝、京东都开始跟进拼多多的低价策略,在老巨头的围剿之下,“性价比”鼻祖—拼多多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拼多多直言,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拼多多的营收增长可能会放缓,高收入增长并不可持续。
隔夜的大跌导致拼多多的市值跌去550亿美元,在去年底最风光的时候,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此后二者的市值交替领先,基本都在1900亿美元。
虽然拼多多近年来保持快速地增长,并且快速追赶传统电商巨头,但GMV与阿里仍有一定差距,据机构测算拼多多的GMV大约为阿里的一半。
但从二季报来看,这两项增长预期都被打破,在经历了几个季度的强劲增长后,拼多多也显露出疲态。
拼读多营收没有到达预期主要源于广告收入的显著放缓,二季度该项业务增速较一季度接近腰斩,近29%。
首先就行业GMV来看,二季度全国线上实物商品零售增速较一季度的两位数增长有所放缓。公司层面,阿里和京东均加大投入以守住份额为首要目标。
去年淘宝上线“五星价格力”,根据星级不同对产品实施不相同的流量推荐,为低价引流。同时向拼多多学习,推出“百亿补贴”等活动加大促销力度,今年618期间取消预售,推出“仅退款”政策,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
阿里财报显示,淘天GMV在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实现两位数和高个位数增长,跑赢社零的同时,与行业GMV大盘的增速差有所收窄。
基于机构的估算,拼多多的GMV可能增速降至约20%,直播电商抖音和快手GMV增速也明显下滑,预计全年电子商务行业的GMV增速约7%,逐步向社零增速靠拢。
阿里表示,淘天的市场占有率呈逐步稳定的趋势。阿里份额的企稳意味着拼多多、抖音、快手在GMV和份额上的追赶势头放缓。
拼多多也没办法取得远高于行业水平的增长后,其货币化率的提升也打上一个问号。
与阿里的客户关系管理收入增长相比,拼多多的表现明显强于阿里,带动后者货币化率的不断的提高,而这背后是拼多多对商家议价权的集中体现。
在拼多多确立下沉市场统治地位后,拼多多GMV的迅速增加带动商户数量激增,特别是聚集了大量白牌商家,这与早期淘宝和京东向上做品牌化不同,白牌商家入驻拼多多后能轻松的获得大量流量扶持,进而提升销量。
从平台运营逻辑来看,拼多多通过低价优先的流量分发逻辑,驱动动商家进一步降价,筛选并奖励供应链能力更强、加价率更低的优质商家,强化低价心智。
而白牌商家的利润率普遍较低,主要靠高周转赚钱,商家愿意损失一部分利润来换取单量的增长,为了抢占更多流量,广告投放意愿非常强烈。
2022年9月,拼多多推出“全站推广”后,使得平台可以对自然流量收费,而不是像淘宝那样主要是依靠头部商家变现,此举进一步推高了拼多多的货币化率。
一边用算法和分发机制引导供应商卷低价,同时又持续向消费者倾斜,仅退款、高价违规等政策使得商家本就微薄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
与此同时,效仿拼多多,阿里也上线“全站推广”,寻求货币化水平改善。阿里还宣布优化备受争议的“仅退款”策略,同时从9月开始天猫还将取消平台年度软件服务年费,以平衡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和商家权益。
站内信息搜索
微信公共号